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作家刘同:二十年后 我终于写完了成长三部曲|封面人物
[ 复制链接 ]
惠州海之子
中级写手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0
好友
70
回帖
132
银子
中级写手
中级写手, 积分 3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4 积分
中级写手, 积分 3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4 积分
积分
346
发表于:2025-8-27 06:57:25
125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在现实巨大的压力洪流下,如何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
“25岁时我还在相信未知的世界,但到了44岁,我现在只相信自己。只是25岁时,我并不知道那个未知的世界就是自己。”这是青年作家刘同的答案。
在接受封面新闻采访前,刘同小心地拆开放在桌上的一个灰色套盒,绿、蓝、黄三本书的封面,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这是《谁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向着光亮那方》组成的“成长三部曲”。
“今天第一次看到这套书,是我最近最开心的事。”刘同摩挲着书脊,告诉封面新闻,“这套书对我有很特别的意义,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的刘同会轮番登场,在书页间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很神奇。”曾在县城仰望星空的勇敢少年,不会想到,照亮无数人的光芒,最初只是为自己点燃的,一团抵御寒夜的篝火。
写作最初的几年里,已身为光线影业副总裁的刘同,常被问道:“你为什么要写书?谁想看?”直到《谁的青春不迷茫》初版,并在此后的十三年间,被重印106次,他才确信坚持有意义:这些文字曾是他对抗世界的日记,如今成为无数读者青春的行囊。
光线影业副总裁、作家刘同。(受访者供图)
迷茫:从县城到北漂的孤独之路
回看刘同一路走来,迷茫始终贯穿其间。
在小县城的少年时代,他便借敏感的“触角”,捕捉着周围世界的细微变化。父母是医生和护士,工作繁忙,留给他大片独处的时光。“那些温暖的故事和片段,我都写在《向着光亮那方》里。很多人看哭了,我写时每篇都哭。”刘同回忆道,“我把困惑和迷茫写进文字,通过文字找答案。我就找朋友答疑解惑,他们也一定不懂。所以,《谁的青春不迷茫》是我找到自己的书,让我不那么恐慌孤独。”
在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度过的大学时代,让他第一次直面未来的焦虑。“从大一,我就想怎么找工作。同学们都差不多,为什么选我?于是选择了写作,每天写点东西,把自己写哭,就觉得真棒。”这份焦虑,不是停滞的借口,而是前行的动力。刘同强调:“很多人把迷茫当不出发的理由。我的迷茫是上路后,担心有没有尽头。先出发,先让自己上路再说,别考虑结果好坏。”
初入职场,刘同尝试销售,却视之为“人生噩梦”。“做销售,所有事都对别人带来希望,每天围绕别人生活,没有自我。崩溃了。”刘同告诉封面新闻:“人生分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的。只要控制好自己的,别对不可控的抱有希望。”这份觉悟,让他回归内容创作。“只要不做销售,我干什么都行。遇到崩溃,就问自己‘想做销售吗’?一切都能解决。”
北漂的日子,是一场漫长的独行。在《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中,他描绘了北漂的多种孤独:“孤独是一个没有明确答案的名词,是多种情绪的化身,是一个人必须要面对的很多事。正在经历的孤独,我们称之为迷茫。经过的那些孤独,我们称之为成长。”
这种孤独,被刘同转化成力量的源泉,而他笔下温暖的文字,如一盏灯,照亮了无数读者的暗夜。“很多人看这本书看哭,因为它是我成长的不同状态,也是每个读者成长会经历的状态:迷茫、孤独、光亮。”
“我觉得北京混不下去想回家乡,结果三天就崩溃了。” 刘同告诉封面新闻,“在家乡要应付人情世故,在北京只要把工作做好就能领工资,还是在北京待着吧。”
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以及对主体性的坚守,梦想的大门,也在刘同不懈努力下,逐渐敞开了。成为光线影业副总裁后,他也在影视行业坚持启用新人。“流量演员成本高,需要赚更多才能回本。新人片酬低,把省下的钱投入制作和宣传,只要作品好,性价比更高。”从《左耳》的陈都灵到《谁的青春不迷茫》的白敬亭,都在印证刘同的正确判断。
深陷情绪黑洞 写作成为一种“救赎”
“以前写东西,都不是命题作文,我什么都写,也没有任何的格式,想写啥写啥,今天可以写200字就写200字,明天能写2000字我就写2000字,总之把我心里最想表达的东西和思考的东西,变成文字写下来就行。”刘同直言,因为只有变成文字写下来,它才能成为心里那个明确的答案,“我不写下来好多东西,脑子一过就过了。所以我会记录下每一天自己思考的问题,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看似不起眼的每日记录,却如砖块堆砌,最终落成高楼。2012年,《谁的青春不迷茫》爆火,将刘同推上新的事业高峰。赞誉声中,一个错觉悄然滋生:“35岁后,我会被周围人给我制造错觉影响,去做完全不擅长的事。”刘同回忆道。“那个时候觉得自己做什么都能成,也该做点不一样的事情。”
这种自我掌控力,在刘同的37岁迎来考验。当老板对他说“接下来靠你自己了”时,刘同在公司成立新厂牌独立运作项目。“突然要为所有决定负责,那种感觉很特别。”他停顿片刻,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从那一刻开始。我意识到背后没有人可‘靠’了,我得为自己所有做的决定负责。”
试图满足外界期待。在为满足外界期待而偏离轨道后,刘同在不擅长的事情中,崩溃了。
失眠、耳鸣、斑秃接踵而至。深夜里,刘同向相伴二十多年的光线老板发出绝望信息:“我没价值了,开除我吧。”那个曾坚信“努力就能被世界看见”的年轻人,深陷于自我否定的深渊。
切断朋友圈,远离纷繁的人际关系,刘同在海南的小渔村里,买菜、写作、看海,尝试自我救赎。萤火虫在夜幕亮起,流星划过天际,紧绷多年的弦终于松弛。“突然发现,停下来不是坠落,而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在这段无人相识“放逐”中,刘同再次找回自己,创作出《等一切风平浪静》,字里行间流动着前所未有的平静力量。
对自我认知的探索,也贯穿刘同的创作。他将《成长三部曲》比喻为三种生命状态:“《青茫》是‘在文字里找自己’,《孤独》记录北漂路上‘独自前行的舒服’,《光亮》则收藏了生命中的温暖碎片。”当
出版
社将三本书组成套装时,刘同突然意识到:“原来这些年我是在用写作丈量自己的生命。”
《谁的青春不迷茫》有个独特设计:2012年出版时,30岁的刘同在20岁日记后添加批注;2024年再版时,44岁的他又与35岁的自己对话。“三个刘同跨越二十年对话,能清晰地看到人的变化。”他翻开书页展示,“比如25岁时我坚信努力就有未来,现在明白未来就是我自己。”
这种坦诚曾让刘同犹豫是否出版日记。“害怕被人说矫情。”结果读者反馈却是:“原来你也这样。”他由此顿悟:“真实比优秀更难得。”当被问及是否把真诚当武器时,他笑着告诉封面记者说:“真实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撒谎,就像吵架时别人翻旧账,我能立刻判断那是不是我说过的话。”
如今刘同保持着独属于自己的创作节奏:每年花几个月隐居海南渔村。“开车20分钟才能到镇上,没有外卖。”他描述这种生活时眼神放松,“不认识任何人,每天就是工作、吃饭、运动。”
快节奏的流量时代,在传媒影视行业二十余年的刘同,保持着一种警惕。“我之前说过让大家都放下手机,因为拿起手机,就把关注度放到别人身上,你的灵魂都被吸走了。”
建议年轻人逃离社会评价体系:“如果你决定你的职业,那你就要给自己一个原则,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不能对自己失去信心,你都应该继续有心气,你都有足够的能力可以重来一次,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的话,你可以100%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刘同告诉封面新闻,这几个点很重要,“不要别人一骂你,你就觉得自己失去了信心,你一失败就觉得自己不能再从头来过,摔倒了从头再来的人,更值得被尊重。”
“我现在也很少对任何事情发表看法,因为每个人都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刘同直言,好好地活着,活给那些相信你的人看更重要。“不需要通过去点评某件事情,获得别人的认同,只要你还活着,每天很快乐,去分享那些有趣的生活的小的闪光的温暖的东西,大家看了就会很开心。”
#作家刘同照片
#郴州作家刘同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媒体约稿
交易招聘
作者推荐
给各位大佬请安! 鄙人于2018年末至现在,利用工作之余, ...
毛尖:影视剧就是全中国最封建的地方
《武林外传》导演新剧来袭,古龙小说改编,《欢乐英雄》令人期待
玄幻小说式微是必然,未来的网文内容趋势应重视人间沧桑
陈坤新剧《风起陇西》定档,四位男神齐聚,上演三国谍战大戏
新人写男频推荐去什么平台?
想写网文,可是不知道怎么投稿,应该去什么网站投稿?是签约好一 ...
老子很无奈:我与道教无关联,道教却让我当教主
学生党新人写作应该选择哪个平台?
临床型研究生如何快速发表SCI文章
话题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4
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5
第十五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6
《课堂内外》杂志2025年12月号征稿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