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音域:“门背后总有新的世界”

发表于:2025-8-6 13:41:49 41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三九音域,“95后”新生代作家,番茄小说签约作者,现任江苏省网络作协副主席。代表作有《夜幕之下》《我不是戏神》等,以鲜明的幻想风格与复杂的叙事结构获得广泛关注,连续入选“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改编动画成为2024年度“现象级”国产动画代表作之一。



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个想要住进去的世界,有人靠阅读抵达,有人靠想象搭建。对我来说,写作就是不断造梦的过程,构建一个世界观就是让这场梦拥有秩序、温度和重量的第一步。

我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接触网文,但真正动笔写作则是大学毕业前夕。那时我第一次尝试连载原创小说,几乎没有读者,评论区多是质疑和批评。那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每当望着窗外的风雪,放弃的念头一遍遍浮上心头。但我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背上平板和键盘,顶着寒风走进教学楼,继续写下去。

这份坚持最终在《夜幕之下》的连载中得到了回应,“三九音域”这个名字逐渐被读者记住。2025年,这部作品不仅被改编为动画,还荣登2024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动画也入围了第3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动画片奖。虽然小说已经完结,但关于它的构思,我至今仍会在散步时反复琢磨,不断获得新的感悟。



从神话拼图中构建幻想规则


我常把写小说比作邀请读者走进我搭建的“幻想屋”,而打开这扇门的钥匙便是“世界观”。

在网络文学中,世界观意味着一个虚构世界的运转逻辑和内在法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规则和秩序,是与现实不同却自洽的系统。如何构建一个既新奇又有温度的世界观,是我在写作中反复思考的课题。

以《夜幕之下》为例,它的世界观起点是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势力对抗。我将其中一方设为人类,另一方则是“神”——这些神明形象源自希腊、印度、日本、北欧、埃及等多种神话体系,呈现出一个“神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的奇幻图景。神的强大与神秘形成了对人类的压迫感与对立感,也让“斩神”这一设定本身具备足够的张力。

当人类与神正面交锋,读者的兴趣自然会聚焦于两个核心问题:人类为何要“斩神”?如何才能“斩神”?这些问题为网文故事注入了悬念与驱动力。



在层层迷雾中向读者邀约


我认为,世界观的“递进”,就是不断地设问与解谜。当一个谜团刚被解开,新的未知便悄然出现——像是在一场密室逃脱游戏中,每次解锁新房间,都是激动人心的时刻。

正因如此,《夜幕之下》的创作并不止步于“推开一扇门”,而是试图展开一场“推门之后的反转”。就像密室逃生游戏中,当我们以为终于破解谜题、即将逃出生天时,却在门缝中发现一张血染的纸条——推门而出,迎来的是一个更庞大、更陌生的陷阱。在小说中,我将这种情节结构转化为世界观的递进机制:让旧地图的终点成为新地图的起点;让每一次“走出去”的动作,都伴随着一次对既有规则的颠覆和重建。不断出现的未知、反转和质疑,便是支撑长篇叙事持续推进的内在引擎。

要实现这种层层递进,就必须在开篇前设计好整个故事的世界观,在故事的推进中不断埋下伏笔,在关键节点集中引爆。这既是写作的挑战,也是创作者独有的乐趣所在。

我热爱这种将秩序与未知交织的建构过程。因为每搭建出一座幻想屋,都是一次与读者的灵魂邀约——在迷雾与神话之间,我们共同想象、共同经历也共同相信,那扇门背后总有新的世界等待被打开。

内容来源:《文艺报》2025年8月4日6版

转自:文艺报1949




收藏
送赞
分享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