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往事】无锡国专在蒙山,烽火中的艰难办学路

发表于:2025-7-26 06:55:33 历史 32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蒙山往事】无锡国专在蒙山,烽火中的艰难办学路[color=var(--weui-LINK)][url=]侬队在蒙山[/url]
2025年05月28日 17:28 广西

点上方“侬队在蒙山”关注,查看更多蒙山信息
  抗日战争时期,继京沪沦陷之后,大批学校和文化团体迁移到桂林,其中就有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简称无锡国专,后改为苏州大学)。他们先从无锡迁到长沙,1938年又从长沙迁到桂林。
  1944年春,日军为了配合太平洋战争,发起进攻湘(湖南)、桂(广西)、黔(贵州)等战事。初夏时节攻占衡阳,桂林地区紧急疏散,社会秩序非常混乱,于是学校决定提前放暑假。
  1944年下半年局势不稳,桂林进行第二次疏散,许多人从桂林逃难到蒙山。无锡国专代理校长冯振带队,一批教授、学者,以及师生员工、家属60余人从桂林疏散到蒙山避难。
  大批文化名人云集蒙山,使偏于一隅的蒙山文化盛极一时。此时蒙山中学校长孔宪铨等人在县城创办“黄花学院”。开设有文专三年制(招录高中毕业生)一个班50多人;文专五年制(招录初中毕业生)一个班30多人;附中班两个班,由高小毕业者报考,共100人。文专三年制、五年制班在“武功书院”上课,每学期学费是稻谷200斤。附中班在县城“陈家祠堂”上课,学费是稻谷100斤。
  简又文、饶宗颐、赵文炳、何觉、向培良、周培克、孔宪铨、李瘦芝、吕三民等饱学名士都义务担任教席。黄花学院的老师们,在蒙山这一小城,把博大精深的文学知识传授,把国学文化的种子撒播,把中华文明的精髓传扬。但学院成立仅月余,日军便围攻了桂林,平乐沦陷,不得不停课疏散。
  无锡国专于1944年9月初到文尔村钟家复课,冯振代校长有诗《蒙山开课示诸生》勉励学生: 播迁忽已七年余,又向蒙山强托居。危难久更心转壮,苦甘可共意先舒。力如未尽休安命,事尚能为早读书。竖起脊梁坚定志,澄清大业看登车!
  当时他们都居住在钟文会、钟文典的家中,钟文会还专门举办一次宴会,欢迎无锡国专师生们的到来。在这里,他们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
  文尔村距离县城约十里左右,钟家的房子有三大座,是一间间连在一起的青砖瓦屋,无锡国专大约有20多人居住在此处。学生们将钟家一间横厅上的小楼布置成为教室,将借来的黑板和座椅摆好之后便发出复课通知书。
  在烽火连天的日子里,学生们没有任何懈怠,依旧像学校时一样早上早操、白天上课、晚上自修,保持着国专艰苦勤奋的学风。
  冯振代校长因复课事宜而四处奔走,得到很多蒙山地方人士的支持。他为了筹集学校的经费、探听战事消息,经常徒步往返于县城与文尔村之间。
  然而好景不长,1944年11月,桂林、柳州相继沦陷,日寇侵占了荔浦,并开始入侵杜莫(当时属蒙山管辖),蒙山县城告急并紧急疏散,无锡国专不得不被迫停课。
  当时学校分为两部分疏散,一部分由蒋庭曜、蒋庭荣率领同学北上忠良,计划经大瑶山过柳州,然后前往贵阳或重庆等地,但由于柳州沦陷,他们滞留在大瑶山。
  而另一部分由冯振、吕逸卿、阎宗临教授移往大塘。蒙山沦陷后,冯振便带着他们跨越龙寮、黄草岭、三冲古战场前往昭平县仙回乡鹿鸣村。
  饶宗颐教授逃难到西乡(今文圩镇)的龙头村,得到了李达池(曾任蒙山中学总务主任)先生的接待。后来,饶宗颐教授为了生计,在村里设馆授课,向学生收些学米以解决生活。
  饶宗颐于1944年5月到蒙山,先后住了一年。1945年5月,冯振代校长领着一部分学生在北流县山围复课,饶宗颐教授告别蒙山南下北流。
  日寇投降后,由于无锡国专在桂林的校舍已毁于战火,师生们便想从广州转海路回无锡,但因缺少游轮,他们只能滞留广州,并借中山大学文明路校舍上课两个月,一直到1946年6月才回到无锡。
(无锡国专山围村旧校舍)
  虽然无锡国专在蒙山的时间很短暂,但是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瑰宝。
来源:蒙山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综合自蒙山抗日风云录等
[backcolor=var(--APPMSGCARD-BG)]
[color=var(--weui-FG-0)]侬队在蒙山

[color=var(--weui-FG-1)]LiFe | 一分钟读懂蒙山的生活

[color=var(--weui-FG-1)]146篇原创内容





[color=var(--weui-FG-2)]公众号





收藏
送赞
分享

发表回复